導讀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知識產權局、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等部門聯合制定了《江蘇省原材料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在原材料細分領域, 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2-3 家,建設一批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創建全國質量標桿 5 個以上,圍繞重點產業鏈制修訂標準 100 項上,建成 12 個省級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到 2035年,全省原材料品種供給能力和水平、服務質量大幅提升,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形成一批質量卓越、優勢明顯、擁有核心知識產權的企業和產品品牌,為制造強省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關于印發江蘇省原材料工業
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方案的通知
蘇工信材料〔2023〕1 號
各設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營業管理部、各市中心支行: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推動全省原材料工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家部委相關工作部署,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知識產權局、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等部門聯合制定了《江蘇省原材料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江蘇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江蘇省知識產權局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
2023年1月3日
江蘇省原材料工業
增品種 提品質 創品牌行動方案
原材料工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是產業基礎再造的主力軍和工業綠色發展的主戰場,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 業和贏得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領域。為深入貫徹《“十四五” 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原材料工業“三品”實施方案》,支撐制造強省、質量強省建設,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推動原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大力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原材料工業提質增效,著力提高行業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水平,打造科技含量高、質量滿意度高、品牌認可度高的產品,推動全省原材料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以下統稱“三品”),促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夯實技術基礎。強化創新引領,深化產學 研用結合,加快新品種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應用。加大對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試驗驗證、認證認可等質量基礎設施支 持力度,建立覆蓋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協作體系。
堅持市場主導,強化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企業主體作用,激發企業開展“三品”工作的內生動力。強化政府 引導服務作用,健全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體系,營造優質優 價、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堅持供給引領,推動供需互促。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面向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支持企業開發滿足市場、關鍵領域急需的材料。強化產業上下游運用數字技術銜接,促進供給質量提升和需求優化升級協調共進,推動原材料工業向高水平動 態平衡躍升。
堅持標桿示范,帶動全面推進。聚焦工程建設、機械裝備、 電子信息等量大面廣的應用領域,培育一批示范性強、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強化原材料“三品”協作,提煉試點示范經驗,以點帶面,帶動原材料工業整體質量提升。
?。ㄈ┲饕繕?/strong>
到 2025 年,全省原材料品種更加豐富、品質更加穩定、品牌更具影響力,打造綜合實力國際先進的高端新材料集群,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在原材料細分領域,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2-3 家,建設一批省級以上創新平臺,創建全國質量標桿 5 個以上,圍繞重點產業鏈制修訂標準 100 項以上,建成 12 個省級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培育一批優質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省長質量獎,打造一批原材料“江蘇精品”品牌,質量建設與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先進碳材料、納米新材料、先進電子材料、特鋼材料、化工新材料等產品對重點領域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到 2035 年,全省原材料品種供給能力和水平、服務質量大幅提升,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形成一批質量卓越、優勢明顯、擁有核心知識產權的企業和產品品牌,為制造強省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二、主要任務
(一)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構建技術創新體系,提升行業整體創新能力。支持原材料企業牽頭組建細分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聯合體,鼓勵企業在制造流程優化、產品質量控制、碳達峰、高危工藝安全化改造等方面,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突破一批關鍵戰略材料。在精細化工、特種合金等領域試點推進中試基地建設,全面提升科技創新成果工程化能力。逐步形成創新目標由企業確定、創新投入以企業為主體、創新過程由企業組織、創新成果轉化由企業主導的原材料工業創新生態系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配合)
專欄 1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行動 |
工藝流程優化。化工行業加快應用微量氣體泄漏快速檢測、管式連續反應、全流程自動化控制等安全技術,突破新型高分子材料制造、“綠氫”規?;瘧?、超高純化學品精餾等關鍵技術。鋼鐵行業突破低碳冶金、高效率低成本潔凈鋼冶煉、薄帶鑄軋、全流程一體化組織控制等關鍵技術,開發富氧燃燒、燒結煙氣循環、高效脫硫脫硝、余熱回收、鋼渣高附加值資源化利用等低碳節能技術。有色金屬行業突破鋁合金短流程板材制備、大型一體化鋁合金零件壓鑄集成、再生鋁低成本降鐵;高撓曲銅箔制備、低輪廓銅箔制備、銅帶殘余應力控制、接觸導線用 CuCrZr 大卷重制備、大尺寸耐蝕銅管制備;鎂合金高效阻燃法熔煉、熔體純凈化、板材織構調控等關鍵技術。建材行業突破玻璃纖維智能化池窯連續拉絲,大型玻璃熔窯大功率“火-電”復合熔化,建材窯爐碳捕集利用、水泥懸浮沸騰煅燒、玻璃熔窯窯外預熱等關鍵技術。 關鍵戰略材料。高溫合金材料重點發展超純凈熔煉、近終型熔模精密鑄造、組織均勻性控制等技術,提升寬幅冷軋帶材、高強度冷拉材、增材制造用絲材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均一性。高性能纖維材料重點提高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聚酰亞胺纖維、聚苯硫醚纖維、聚四氟乙烯纖維、連續玄武巖纖維的生產與應用水平,提升高性能纖維質量一致性和批次穩定性。納米新材料重點發展單分散性納米磁珠、新型硅前驅體穩定量產、量子點材料制備、親水超滑涂層制備、高隔熱納米節能膜制備等技術。集成電路材料重點發展電子級多晶硅、光刻膠及配套試劑、高性能陶瓷粉體及基板、先進封裝用環氧塑封料等。新型顯示材料重點發展 OLED 發光材料、OLED 用偏光片、顯示基板材料等。動力電池材料重點發展高比容量及高安全正/負極材料、耐高溫隔膜材料、耐高壓阻燃電解液以及高離子電導率高穩定性固態電解質。稀土功能材料重點發展高純稀土金屬、超高性能永磁材料、新型發光材料、稀土催化劑、高性能閃爍晶體、儲氧材料、改性氧化鋁涂層等產品技術。高性能分離膜材料發展低成本、高性能、長壽命高效膜分離集成技術,開發增強型中空纖維超/微濾 膜、超低壓選擇性納濾膜、高端耐污染反滲透膜等產品。 前沿新材料。重點研發石墨烯與高性能纖維、橡膠、金屬等材料復合制備技術, 加快石墨烯在涂料、橡膠、電池、散熱等領域產業化應用。依托增材制造技術發展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生物醫用材料、高性能陶瓷基復合材料等。 中試基地建設。在精細化工、特種合金等領域試點推進中試基地建設,積極打通科研成果產業化通道。鼓勵地方加大對中試基地建設投入,強化檢驗檢測、試驗裝備、人才團隊和技術服務等創新要素支撐,緊盯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 打造安全綠色集約高效的產業科技創新平臺,助力原材料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協同發展。 |
(二)緊盯重點產品推廣應用。堅持材料先行和需求牽引并重,加快釋放產品應用潛能。支持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機構以市場化方式,組織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工程設計等單位,聯合開展重點產品和工藝“一條龍”應用示范,加快鋼結構等基礎材料工程應用,提升高溫合金等關鍵戰略材料供給 能力,拓展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應用,有效滿足建筑家居、工程機械、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等我省重點產業鏈和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需求。(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配合)
專欄 2 原材料品種培優行動 |
基礎材料產品。加快鋼結構、高強度鋼筋、不銹鋼圍護材料、高性能合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低碳循環輕質合金、特種工程塑料等基礎材料產品在建筑、交通、高端裝備等領域應用。依托 BIM 技術,促進建筑設計、部品生產、構件運輸、施工建造等深度融合,加快裝配式建筑材料生產和應用。 新材料產品。重點支持集成電路用濺射靶材、半導體制程用高純化學品、高溫合金、粉末冶金工模具鋼、航空輕合金材料、超高純稀土金屬及化合物、高性能特種鋼、可降解生物材料、特種涂層、光刻膠、靶材、拋光液、光電顯示材料、光纖材料、壓電晶體材料、仿生合成橡膠、人工晶體、高性能功能玻璃、先進陶瓷材料、特種分離膜、高性能纖維材料、高性能環氧樹脂、PBT/PPE 工程塑料以及高性能稀土磁性、催化、光功能、儲氫材料等關鍵基礎材料研發和產業化。積極拓展石墨烯、超導材料、智能仿生材料、液態金屬等前沿新材料應用。 綠色低碳產品。支持綠色建材、高性能保溫材料、高效催化劑及助劑、固碳礦物材料、全固廢利用墻體材料、再生鋁材、再生塑料、可降解塑料、環保涂料、生物基材料、綠色輪胎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 |
(三)數智化賦能質量管理轉型。支持化工、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以點帶面提升行業質量管理水平。鼓勵重點企業建立滿足應用需求的智慧質量和智慧研發體系,加強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數據開發利用、 交換共享,鼓勵企業優先使用國產優秀質量管理軟件和首版次工業軟件產品。支持重點地區在原材料領域建設一批 5G 全連接工廠和智慧產業園,強化產業鏈供應鏈與質量管理聯動, 構建質量共生共贏生態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
專欄 3 質量管理數智化行動 |
生產制造數字化賦能。支持利用時間敏感網絡(TSN)、邊緣計算、5G、標識解析、工業軟件、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創新技術提升傳感器、控制器、儀器儀表等工業設備和系統的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鼓勵企業構建全流程的數字化質量管理平臺。 生產制造數字化質量管控。鼓勵工業企業提升數字化管控精細化程度,開展全流程質量在線監測、診斷與優化,通過重點行業打造 5G 全連接工廠,鼓勵相關行業協會開展數字質量相關研究,形成不少于 10 個數字質量應用場景標桿項目。 供應鏈質量管理協同。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建共享供應鏈管理系統和平臺,實現供應鏈質量信息互聯互通互操作,形成不少于 10 個供應鏈質量管理協同標桿項目。 |
(四)優化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等牽頭組建原材料細分領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圍繞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綠色制造、安全生產等方面,抓緊在特鋼、先進碳材料、納米材料等重點產業鏈領域研制一批急需的標準,加快科技成果向標準化成果轉換。結合我省重點產業鏈計量檢測需求, 規劃建設一批一流的檢測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加快質量基礎設施技術、信息、人才、設備等資源向企業向社會“一站式”開放共享。(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配合)
專欄 4 原材料品質提升行動 |
全面提升原材料產品質量。開展工業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建立健全化肥、輪胎、水泥、墻體材料、防水材料、隔熱保溫材料等全生命周期質量控制和追溯機制,提升產品質量。鼓勵企業制定完善輪胎、涂料、裝飾裝修材料等產品使用說明書,提升下游用戶使用體驗。 重點產業鏈標準化支撐能力提升。進一步完善特鋼、化學纖維、先進碳材料、納米新材料、高溫合金等重點產業鏈相關標準,圍繞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綠色制造、安全生產等方面,研制相關標準 100 項以上。 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能力提升。積極爭取布局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在綠色可降解材料及制品、陶瓷耐火材料產品、高性能纖維產品等領域申請批(籌)建國家級質檢中心,建成省級納米材料及微納加工、新型膜材料、石化(烯烴)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批(籌)建省級石墨產品質檢中心、省級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開展新材料產品、綠色產品認證和技術成熟度綜合評價,探索將原材料產品碳足跡指標納入綠色產品評價體系。發展面向原材料工業質量評價和認證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產品質量云端監測和評價。 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共享能力提升。加快建設統一的綠色產業標準、計量、認證認可、質量、知識產權等質量基礎服務體系,聚焦重點產業鏈和重點區域打造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站)。 |
(五)打造“江蘇精品”原材料新高地。鼓勵企業圍繞研發創新、設計創意、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制定品牌發展戰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江蘇精品” 原材料品牌。鼓勵龍頭企業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建立品牌聯盟, 鼓勵行業協會、金融機構試點品牌價值評價,支持一批優質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全國質量標桿、省長質量獎等獎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配合)
專欄 5 原材料品牌建設行動 |
企業品牌。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國際知名度高的原材料企業品牌,扶持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動原材料企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貫標。 產品品牌。實施原材料領域“江蘇精品”培育行動,建立原材料精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標識認證制度。 區域品牌。提升蘇州納米新材料、常州新型碳材料等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水平,鼓勵南京膜材料、無錫特鋼、南通高分子材料、連云港石英、淮安凹凸土、鹽城不銹鋼、鎮江高溫合金、泰州化工新材料等區域特色產業發展。鼓勵條件成熟的園區創建“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支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產業集聚區優化升級。 商標品牌。加強商標品牌指導站建設,搭建專業商標品牌創新成果交流服務平臺。推進“一企一標”“一社一標”工程,提升注冊商標擁有率和商標知名度, 開展“江蘇優品·暢行全球”自主品牌產品展銷活動。 |
(六)加快知識產權綜合能力提升。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等圍繞重點產業鏈建立一批知識產權聯盟,加強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加快核心專利布局。圍繞原材料工業領域開展專利導航,引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加快培育一批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優勢企業。加強知識產權高標準保護,支持有條件的園區創建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加強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圍繞原材料產業優勢特色領域組建知識產權運營中心, 提供知識產權信息檢索、數據分析、轉移轉化等專業化服務。(省知識產權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配合)
專欄 6 高價值專利培育行動 |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建立由工信、住建、國資、市場監管、知識產權、金融等相關部門,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組成的原材料工業“三品”工作協調會議機制,加強“三品” 工作與相關規劃、產業政策、財政、金融、人才等政策銜接和協同(省有關部門、相關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工業“三品”項目,列入省重大項目清單、省重大工業項目清單。鼓勵企業爭取國家和我省相關專項資金支持,用好新材料首批 次保險補償機制,加快新產品推廣應用。鼓勵地方支持原材料領域“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加大政府采購綠色建材力度,推動落實好鼓勵類企業技術改造項目進口設備免關稅、高新技 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先進制造業增值稅期末留底退稅、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優化服務支撐能力。建立完善原材料細分領域專家咨詢委員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專業機構,加強技術擴散服務體系建設,為企業提供質量管理、現場管理、流程優化等方面咨詢服務,逐步提升企業制造水平。強化金融要素保障,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鼓勵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原材料優質企業的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重點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實施設備更新、綠色發展、兼并重組等項目, 進一步暢通普惠金融線上線下服務渠道,持續完善供應鏈金融發展,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和便利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負責,相關行業協會配合)
(四)加快技能人才培育。加快高層次領軍人才引進、技能人才引進、培養、認定和人才梯隊建設,整合創新資源,促進科技創新與科技創業緊密結合,形成一批帶動原材料工業發展的新品種、新工藝、新技術。深化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建設,力爭實現全省規模以上原材料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全覆蓋。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品牌專員、品牌經理、品牌首席官”培訓,搭建專業品牌創新成果交流服務平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引導主流媒體開展宣傳報道,利用門戶網站、政務微博和微信等多渠道及時宣傳原材料工業“三品”實施效果??偨Y推廣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國質量獎、省長質量獎、質量標桿、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等質量品牌建設的經驗做法,提高品牌認知度和忠誠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等違法行為,加大對原材料領域專利侵權行政裁決力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省市場監督管理 局、省知識產權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為扎實推進《江蘇省原材料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方案》落地落實,協會擬計劃于2023年3月舉辦“原材料行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發展推進大會”!屆時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與原材料產業的合作伙伴們共同交流技術,展望未來~
上下滑動 查看更多
編輯:劉雅靜
法律顧問:王政主任律師
北京市惠誠(蘇州)律師事務所
維權電話:13222990111
點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
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